環境撰文:許世忠 / 文化撰文:陳美琪
2018-02-24
2017年台南有許多重大的事件發生,你有跟上嗎?跟著台南新芽從市政、勞動、文化、環境的角度切入,一起回顧2017年的台南大小事,並期許2018年的台南更好、更美。
龍崎掩埋場爭議不斷 開發許可仍核准展延
龍崎區牛埔里的事業廢棄物處理中心設置計畫,是行政院退輔會為協助已停產的龍崎彈藥工廠民營化轉型,與歐欣公司合作的開發案。但場址位於萬年泥岩地景中,且位於二仁溪上游,恐遭事業廢棄物毒害,且當地有活動斷層行經,使民間學者及環團質疑其安全性,並群起反對。因河川污染疑慮與地震安全問題,長期以來爭議不休,經濟部仍於2017年3月同意第4度展延歐欣公司的開發許可。
連帶有另一起值得關注的新聞事件,2017上半年度台南各地區掩埋場、回收場陸續發生多起火災,檢警調查後發現部分事故非法集團幕後操控,以假名租用土地或廠房非法棄置廢棄物,並縱火焚燒。
近年來事業廢棄物違法棄置的事件時有所聞,設置掩埋場集中管理有其必要性,但位址如何選擇,應該審慎評估。另一個更大的課題是,國內數量龐大的有害事業廢棄物該如何集中管理?掩埋場場址又該如何選擇?這些都有賴政府做更審慎負責的規劃,才能將環境傷害減到最小。
龍崎掩埋場的預定地牛埔泥岩。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中南部秋冬空品惡化 霧霾攻陷府城
近年來PM 2.5的霧霾因為對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死亡的風險而受到各界高度重視。依2017年環保署監測資料統計,台南地區四主要測站(新營、善化、安南、台南),AQI(空氣品質指標)數值高於100(亦即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日數,幾乎都超過百日,僅新營統計為90日,顯示台南居民長期暴露在惡劣空品的環境中。
台南市政府表示:「台灣空氣汙染源主要1/3來自移動汙染源,也就是平常所開的汽機車;將近1/3來自固定汙染源,特別是工業的發展,其中火力發電大概占2.9%;其他1/3來自境外,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而台南市也已多次向中央爭取優先給予受災縣市補助,重新分配空汙基金,協助地方改善汙染源。
但回到地方層級的污染,台南地區有數十座工業區及眾多工廠,地方政府對在地所製造的污染量能否精準掌握?而在中央推動能源轉型的政策下,台南市政府除了爭取綠能科學城的建設發展外,是否能一併推動轄內工廠跟上這波乾淨能源的政策,並同時減少製造空污,會是我們相當期待的發展。
在地青年藝術家,自立營造西港糖鐵社區
西港糖鐵案在2017年吵得轟轟烈烈,一群在地青年藝術家組成西港堀仔頭生態藝術村,關注「糖業文化被系統性遺棄」的課題。在此案中,糖鐵雖有可能採「列冊追蹤」或「暫定古蹟」的保存方式,但法規面上卻窒礙難行。
在列冊追蹤的程序上,西港糖鐵在四位委員現勘後,決議不予列冊追蹤,但在文化資產保存法裡面並無規範現勘委員的資格、人數及最終決議的方法,使得本次現勘頗具爭議。此外,由於台南市政府判斷西港糖鐵非屬緊急狀況,不列為暫定古蹟,使糖鐵隨時面臨動工危機。
市府拓寬計畫道路,節省旅行時間59-109秒,對我們來講是得到的比較多?或是為了觀光的目的,砍伐老樹、破壞歷史空間紋理的我們失去比較多?文化保存議題值得我們一再省思。
反西港外環道,要求保留百年糖鐵與老樹的抗議活動。圖片來源: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
台南府城水文重整、再現、維護的可能性
2017年12月,台南市區許多舊水道忽然間露出於地面,吸引民眾對台南水文環境的目光。事實上台南城區裡面的舊水道非常豐富,日本時期進行市區改正計畫時,相當重視水道的衛生。但是,戰後的政府為了要「美化市容」,選擇將水道蓋起來避而不見,使得水道消失於地表。
在水道不斷露出於地面後,台南市民開始討論是否要「掀蓋」?但再現水道牽涉的不僅是歷史的重現,也需考量水道地表是否已有地上物、打開水道後的衛生問題是否有方法解決,更需考量整體都市的願景規劃。
在我們這個世代,要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做營造、保存、再現,我們是否要在城市中備有親水空間的想像,這不僅是為了現在的台南居民,更是為下一代所要去深究的問題。
*延伸閱讀:2017台南大事記(上):市政、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