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鄉親的一封信
台南,是我們的家鄉,這裡有我們最深愛的家人與土地。
但是,過去錯誤的政策思維,使南北發展不均,資源配置長期重北輕南的結果,使許多在此成長,以台南為傲的年輕人在畢業後面臨求職不易、低薪等嚴峻挑戰,年輕人被迫離開家鄉到北部工作,異鄉賺取的薪水也僅足溫飽,更別提儲蓄或投資,成家、立業、返鄉變成奢望。失去年輕人的故鄉,在不均衡的人口結構下也漸漸失去活力。
一向自豪為民主聖地的台南,戰後曾多次選出無黨籍市長。黨外時期,前輩們多次結合社會力量,衝撞體制、爭取自由。1990年代更先後選出民進黨籍市長,告別國民黨一黨獨大統治。然而,20年來,市長的所屬政黨缺乏輪替,在野黨亦無法扮演稱職的監督角色,缺乏強力競爭與有效監督的政黨政治猶如一灘死水,難保不會孳生蚊蟲,引發登革熱。
2010年,台南升格為直轄市,躋身六都之後,看似國家資源分配更多,現實上卻是更加壓縮政治參與空間。前台南縣市合併後議員總額減少,要選上一席議員所需的票數增加,在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進入議會發聲,對小黨或具公民意識的獨立參選人益發困難。
2016 年 7 月,一群對家鄉懷有熱情的台南青年聚在一起,開始思考能如何發揮所長,開創市政參與的新想像。我們來自社會各處,包括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研究生、醫療人員、網路工作者、書店策展人、文史工作者、基層政治工作者、上班族等等,我們也期待有更多不同經驗與視野的朋友一起加入。把我們聚在一起的理由只有一個:
希望在地與返鄉的台南青年,可以扛起與不同世代溝通、並共同協作的責任,一起讓台南變得更好。
這件事由我們做起,我們,就是台南的新芽。
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
第一屆理事長 嚴婉玲
2016-09-01 at 00:01:16
哇!好感動的一群年輕人!真的!感同深受!
讚讚